为了进一步加强初中化学学科教科研课程建设,加强课题进课堂,提高化学科教融合能力,2024年5月23日,太仓市初中化学科教融合活动暨初中化学培育站课题研讨活动在岳王学校举行,本次活动主题为“科教一体促教学 跨越融合展新颜”。太仓市教师发展中心科研处严乃超主任、岳王学校副校长陈益锋老师、教科室主任王菊老师、太仓市第二期乡村骨干教师(初中化学)培育站学员、太仓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化学学科工作坊学员参加了本次活动,陈老师受太仓市化学教研员云磊老师的委托主持了本次活动。
一、理论学习与课堂观察量表分工
首先由课题主持人岳王学校副校长陈益锋老师带领大家进行了理论学习。两位开课老师刘雨和姚星宇为大家准备了理论学习资料。姚老师紧扣项目式学习理论,推荐了一本项目式学习的专著。谈了自己对“生活本位”、“跨学科主题”等理论概念的理解,让在场的老师对该课题有了初步的了解。刘老师则从自己本堂课的主题入手,推荐了一些关于《造纸术中的化学》的相关资料。两种风格的理论让大家有了不同的视角。
主持人陈老师根据两堂课的《课堂观察量表》就观察指标与内容对观察人员分工,要求大家分别对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行为进行观察,记录自己的思考。
二、课堂观察
太仓市高新区中学刘雨老师执教《造纸术中的化学》一课。刘老师以“造纸”为项目主题,以造纸中的“黑液”成分分析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开展的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探究,课堂着重于“过去-现在-未来”的理念,具体通过古今造纸的工艺对比、废液成分分析及废液处理、造纸厂选址、再生纸的利用等内容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善于从从古人那汲取智慧。这一过程不仅促进了知识的综合运用,也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太仓市浮桥中学姚星宇老师执教《生活中的“化学电池”》一课。姚老师基于轮船镀锌条防锈的现象为问题导入,以“化学电池”为项目主题,综合运用初高中化学、物理等学科知识,探索电池的形成条件,制作“水果电池”,微观视角认识原电池的电流形成原理。本节课以真实问题为情境,围绕该问题展开研究,引导学生不断基于现有知识与实验结果,推理、学习、运用新知识,注重知识的生成,最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分组研讨
在课题组研讨环节,课题组成员分两组分别对两位上课老师依据课堂观察表的设计及观察结果出发,反馈听到的课堂教学效果。大家各抒己见,在争论中完成汇报文本。这样的带着问题去观课,带着观察来汇总,让老师们有了不同以往的收获。
四、交流汇报
随后的观课汇报中,高新区中学李姣元老师代表本组汇报了对刘雨老师公开课汇报了《造纸术中的化学》一课的课堂设计思路,教学环节的实施,学生的听课效果。陆渡中学的金旭艳老师代表本组对姚星宇老师的《生活中的“化学电池”》一课进行了汇报。
接着,课题主持人陈益锋老师代表课题组进行了观课汇报。陈老师对两位新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两节课均以生活中的项目主题为核心,清晰的主线贯穿整个课堂,重视以跨学科的视角解决项目问题中的学科难点,鼓励老师允许学生在课堂中适当的试错更有助于学生深度思考。以生活化的项目主题为内容,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扎实推进化学课堂教学。
五、专家点评
太仓市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严乃超老师对本次科教融合活动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对于两位老师的课堂亮点给予了高度认可,称赞课堂精彩富有激情。严老师也就活动中的一些不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针对理论与实践相互关系,严老师表示一堂好的公开课仅通过实践磨出来是不够的,特别是课题课需要更为精准的理论指导,只有这样教师对课的理解、对课题的理解才会更加深刻,才能更好的促进科教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