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 第三周:培养抗逆力 健康共成长

作者: 时间:2023-09-11 点击数:

成长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挫折与失败。升学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环境适应、亲子关系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挫折面前,短暂的情绪低落甚至一蹶不振都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负面情绪长期存在,就会使我们无法用更好的状态面对之后的生活挑战,影响长远目标的实现。这就需要我们关注抗逆力的培养。

一、什么是抗逆力

抗逆力也叫心理韧性或耐挫力,指的是一个人即使身处逆境、遭受严重创伤和巨大压力,心理也不会受到损伤性的负面影响,而是成功适应。简单地说,抗逆力就是“心理免疫力”,是一种面对挫折、困境都能从容应对、坚持下去的能力,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必备能力。

二、怎样培养抗逆力

1.正确认识挫折

我们需要认识到,挫折是生活中的正常现象,是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在挫折来临时就会有所思想准备,不至于惊慌失措。

当我们能够平复自己的情绪,冷静下来的时候,辩证地看待挫折本身,会发现挫折可以转化成许多积极的事物,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自身的心理素质和人格魅力也在不断提升。

2.改善挫折环境

当挫折发生之后,一直处于挫折的情境当中会使我们持续产生挫败感。如果我们能够改善或者暂时离开挫折情境,挫折感也会随之减弱。

通过注意力的转移,比如听听歌,看看电影,做做运动,或者是吃点好吃的,给自己买一个小礼物,都能让我们更快地从挫败感中恢复过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能够学会如何更好地照顾自己,学会自我关怀。当然,需要记住的是暂时的离开并不等于逃避,而是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勇气去更好地面对挫折。

3.调节抱负水平

抱负水平是指我们在做某件事情之前,对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或成就的预期。

抱负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提升。在过低的抱负水平下,即使实现了目标,我们也很难产生成就感;抱负水平过高,达不到预定目标时,我们就会感受到挫败感。所以当面对挫折或失败时,我们需要重新考量自己的抱负水平,看看是否定了过高的目标,进而根据我们自身水平制定更合理的目标。

4.寻求社会支持

虽然本质上来说,挫折以及挫折带来的伤痛需要我们独自经历和承受,但是我们并非孤单一人,家人和朋友都是我们宝贵的社会资源,他们带来的温暖与支持,即使只是提供一个倾诉的机会,都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挫折,从挫折中成长。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岳王学校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450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