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理论学习: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主题大情境的创设

作者: 时间:2023-03-10 点击数: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主题大情境的创设

齐文娟刘丹丹

摘要:创设一个恰当、连贯、有效的整体大情境对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教学至关重要。但当前的主题教学大情境创设存在形式化、片段化、模仿化三大误区。文章指出,要走出这些误区,教师第一要遵守“三段三化”原则,根据学段创设模拟化、生活化和社会化的大情境;第二要按照综合实践活动“四大类型” 主题,依类别规划研究类、活动类、制作类和体验类的大情境;第三要积极构建“五大情境”参考库,按主 题选择匹配的大情境。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大情境创设;主题教学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多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开展,因此,创设一个恰当、连贯、有效的整体大情境,推进整个主题活动,持续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重要。对此,笔者结合实践教学经验,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主题情境创设。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主题大情境创设存在的误区

通过课堂观察与教学案例研究,笔者发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大情境创设主要存在以下三个误区:

1.情境创设形式化。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往往会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推动主题教学,但因未关注主题情境与教学目标的内在联系,出现了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的现象。这一问题在主题生成课上尤为突出,极大地影响了后续活动的顺利开展。比如,在小学中段“生活垃圾分类 的研究”主题生成课上,A 教师创设了“垃圾的旅 行”这一情境,将“垃圾种类(来源)、垃圾处理(去 向)”的子课题串联起来。该情境虽在一定程度 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但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还不利于多样化子课题的生成,如厨余垃圾再生 研究、社区居民垃圾分类态度大调查、垃圾“大变身”等。再如,在“我的姓名”主题生成课上,B 教 师创设了“百家姓交流会”的情境,将学生的关注 点聚焦到姓氏研究上,生成的子课题为姓氏起 源、名人姓氏研究、姓名寓意等,但未生成如设计 姓名印章、绘制家庭姓氏族谱、古今中外的姓名 差异、取名的学问、姓名的时代意义、姓名大数据 研究等实践性强且具有研究价值的子课题。

2.情境创设片段化。一般来说,一个小学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往往要耗时2~8个课时,整个情境 要贯穿主题活动开展的全过程。而笔者在听评课 时发现,不少教师对主题情境的创设存在误解,他 们认为导入即情境,或只有主题生成课才需要创 设情境,也有教师认为一个主题活动可以创设多 个不同的情境。这导致他们在教学中出现了创设 的情境只出现在某一节课的开头几分钟或者某一 主题的第一课时中,或在同一主题多个课时中频 繁更换情境的问题。显然,这样创设的主题情境 是片段式的、残缺的、没有贯穿始终的,这对于主 题活动的组织和推进十分不利。

3.情境创设模仿化。巧妙有趣的情境是撬动 课堂的一个支点。笔者在调研中注意到,有些教 师将他人创设的情境直接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没有兼顾学情,反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如 某校C教师在“走进身边的场馆”主题活动中创设 的“公司竞标会”大情境效果显著,于是 D 教师在 “考察超市”主题教学中直接将这一情境运用于 自己的教学实践,结果却出现了学生普遍不理 解、不配合,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情况。笔者经对 比分析发现,C 教师在开展主题活动前进行了情 境化团队建设,即采用企业制建组,让学生提前 通过趣味化活动理解并熟悉公司各岗位的职能, 为顺利进行“公司竞标”打下了基础;而 D 教师在 开展主题活动前并没有做任何前置工作。这种 跟风模仿式的情境创设做法反而影响了教学目 标的达成。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主题大情境的创设策略

针对主题大情境创设存在的误区,结合一线教学经验,笔者总结梳理了适用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大情境创设的“三四五”策略。

1.结合“三段三化”原则,根据学段创设情 境。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大情境创设上,低、中、 高年级应有所侧重,即遵循“三段三化”原则:小 学低段——模拟化;小学中段——生活化;小学 高段——社会化。 具体而言,小学低段(1~2年级)创设模拟化 大情境,引入虚拟人物,再现虚拟场景,其情境风 格应有童趣且富有想象力。如在“海底世界”主题 活动中创设“海底观光游”情境,通过乘坐潜水艇 “游海底”(确定主题)、“DIY海底”(设计方案、动手 制作)和“秀海底”(成果展示)来推进整个主题活 动的开展。小学中段(3~4年级)采用生活化大情 境,聚焦生活事件,还原生活场景,其情境风格应 有价值且贴近生活。如在“人类的伙伴——狗”主 题活动中创设“养狗风波”这一话题情境,通过 “风波起”(主题生成)、“策略定”(方案设计、方法 指导)和“风波平”(成果展示)三个环节,完成对 “是否应该养狗”这一话题的讨论,推进活动顺利 开展。小学高段(5~6年级)尝试社会化大情境, 关注社会热点,体验社会职业,其情境风格应有 格局且体现关注社会的价值导向。如在“设计、 制作建筑模型”主题活动中创设“鲁班建筑公司 招聘会”情境,以4轮招聘面试考查“应聘者”建筑 模型制作方面的能力,如知识储备(主题生成)、 设计能力(方案设计)、动手能力(活动实践)和表 达能力(成果展示),并让他们完成小组建筑模型 的设计、制作与展示。

2.按照“四大类型”主题,依照类别规划情境。 笔者认为,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大情境创设方 面,教师可依据四大活动形式(考察探究、社会服 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来创设情境。 第一,考察探究类主题可创设“研究类”大情 境。例如,“生活中的小窍门”主题活动可以创设 “机构——窍门研究院”情境,院长“妙博士”承接 的研究项目需学生的帮助,小组变身“研究部 门”,学生化身“研究员”开展研究。第二,社会服 务类的主题活动可创设“活动类”大情境。例如, “走近爸爸妈妈”主题活动可以创设“特别的策划 送爸妈”情境,小组变身“策划部”,学生化身“策 划师”开展活动。第三,设计制作类主题活动可 创设“制作类”大情境。例如,“手工制作与数字 加工”主题活动创设“百变盒子项目赛”情境, “HR”发起大赛招募优秀设计团队,小组变身“项 目组”,学生化身“设计师”参与大赛进行创意制 作。第四,职业体验类主题可创设“体验类”大情 境。例如,“走进身边的场馆”主题活动可以创设 “场馆竞标会”情境,小组变身“旅游公司”,学生 化身“线路考察员”开展场馆竞标。

3.构建“五大情境”参考库,围绕主题选择情 境。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大情境创设上,教师可 围绕具体的主题,从“情境库”中选择恰当的大情 境,这样省时省力。通过搜集大量案例,笔者构 建了“五大情境”参考库(如表1,P74),以供一线教师参考。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主题大情境创设实例

现以“生活中的工具”主题活动为例,阐述如 何运用“三四五”策略创设大情境,以有效推动主 题活动开展。

1.主题介绍。“生活中的工具”是综合实践活 动 3~6 年级设计制作类国家推荐主题,旨在使学 生了解生活中的常见工具,会用合适的工具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技术 意识,提升学生的技术能力。

2.开发思路。结合“三段三化”原则,根据小 学高段学情,创设社会化大情境;按照“四大类 型”主题,依照设计制作类别规划制作类大情境; 根据“五大情境”参考库,选择会展类大情境。综 上,拟创设“工具博览会”这一主题大情境,以宣 讲工具的任务驱动形式组织和推进主题活动。

3.开展过程。①组建工作坊。在团队建设上 依托大情境建组,成立工作坊,推选“坊主”并进 行坊内分工,以便后期开展活动。②走进工具 馆。在会议主办方带领下,各工作坊简单了解常 用工具的种类,选择其中一类最感兴趣、最想宣 传的工具(如烹饪工具、五金工具、园艺工具、清 洁工具、缝纫工具、摄影工具等),搭建对应工具 展馆(如喜羊羊美食屋、快乐五金铺、花团锦簇园 艺房等),确定本组研究主题。③布展策划会。 各工具坊就最后的“工具博览会”召开布展策划 会(即制订方案),明确各阶段的具体任务,并根 据实际情况修订策划方案。④工具体验营。各 工作人员就最终的工具馆布展共同学习寻找工 具、研究工具、宣传工具的方法与技巧(即方法指 导),并利用课余时间,体验、运用工具,掌握基本 使用方法(即活动实践)。⑤“工具博览会”。各 工作坊搭建工具展馆,用现场演示、视频讲解等 方式宣传推广本馆工具(即成果展示),参与“工 具博览会”,并选出最佳工具展馆(即优秀小组) 和最佳讲解员(即优秀组员)。这样连贯的整体 大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有效推动 了主题活动的开展,收到了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一方面,综合实践活动 主题大情境的创设不应仅限于某一主题活动的 具体开展,还可向前延伸至小组建设,如在低年 级可依托“报社”情境组建小组,中年级以“调研 团”为基础组建小组,高年级则以“公司制”组建 小组。另一方面,创设出主题大情境后,任教教 师的教态、课件和评价应与所创设的大情境保持 一致,并贯穿主题活动始终。

——摘自《新课程研究》2022年2月

推荐者:太仓市沙溪镇岳王学校 教科室

推荐理由:当前的主题教学大情境创设存在形式化、片段化、模仿化三大误区。文章指出,要走出这些误区,教师第一要遵守“三段三化”原则,根据学段创设模拟化、生活化和社会化的大情境;第二要按照综合实践活动“四大类型” 主题,依类别规划研究类、活动类、制作类和体验类的大情境;第三要积极构建“五大情境”参考库,按主题选择匹配的大情境。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岳王学校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450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