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 2023年5月19日上午,太仓市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在科教新城实验小学开展了主题为“指向深度思维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化课程实践研究”的活动。本次的活动共分为三个环节。 环节一:观察评优课 首先,由闫文佳老师展示备战苏州市的评优课《牛牛侬舍的江南味——农家生活的大智慧》录像。本节录像课围绕生态智慧——做生态瓶、鸡舍:生命智慧——孵小鸡、菜地:生产智慧——种蔬菜、灶台:艺术智慧——画灶花这四个方向开展。闫老师在课中充分体现了老师对研究方法的渗透指导,对四种智慧的激发有了充分的凸显。课题组的老师进行了充分的观察。随后闫老师进行了十分钟说课,在说课的过程中,闫老师阐述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方法的渗透等关键信息。 环节二:打磨评优课 录像课展示后,课题组成员集中会议室,就这堂课展开了交流和讨论。大家分别阐述了自己的想法并给予了意见。肯定了闫老师这堂课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这堂课所选内容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整堂课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大家提出了修改建议:四个板块的学生和老师的出场方式可变化,不要集中一处。要充分体现孩子提出问题的元素,问题从学生处来,再由教师指导回归到学生中去。闫老师认真聆听进行记录。 环节三:比赛老师反思 闫老师表示在整个项目的开发和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大家打磨,她对于综合实践活动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随着新课标理念的逐步落实,她在不断地实践中,真切地感受到当单一的学科界限被打破,学科间的融合进一步加强时,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将会变成一种整体建构的结构化学习,助力学生成为能适应未来生活的、更加全面发展的人。同时在活动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元素,更加丰富教育内涵。
思考:这节课有几个问题值得思考: 1.生成点 在观察孵蛋器孵蛋的过程中,学生一共开展了21天的持续观察,小朋友们带着热切期盼的心情,期待着每天可能发生的变化,但最终只有两三只小鸡是孵成功的,有的是压根没有动静,有的打开来,有了小鸡的雏形,但是最终没有长成。孩子们很伤心,老师也是第一次接触到这一个方面的知识,可能也不太了解其中的原有,因为孵蛋器一直放在老师办公室,里面的施阿婆,看着这样的结果,对孩子们说出了其中的原因:没有受精的蛋是不可能孵出小鸡的。这样的一个意外的生成点,让小朋友感受到生命的神奇,以及劳动人民在真正的生产实践中所积累的生活的智慧。 2.调整点 项目在研究的过程中,老师也在不断地积累着主题与素材,因为这个项目不仅仅包含着这四个主题的研究,还有很多有意义有价值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比如灶花,小朋友们画出来的比较写意,其实深究起来并不是江南灶花样式,更接近于浙江一带,那对于灶花的探究还可以更深入。同时,学生们在探究的过程中,会发现,不仅仅是小院,学校里还有很多生长着瓜果蔬菜的地方,那等到瓜果成熟了,一时间也吃不完,该怎么储藏呢?那食物的储藏方式其实也是值得好好研究的一个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