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 2023年9月25日上午,太仓市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在高新区第四小学观摩了“素养立意 评价导向”活力课堂中王菊老师执教的《数字与生活》一课。本次的活动共分为两个环节。 环节一:观课 课堂上,王菊老师的课分为以下几个活动: 活动一:导入话题。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字,说说你经常在哪些地方用到数字? 活动二:设置悬念,探究主题 1. 老师为什么能一下子说出来这是你家里谁的身份证号? 2. 数字是怎样进行编码的呢? 3. 我们一起来解读身份证号的编码规律吧? 活动三:引入情境,深入研究 1.我们怎么样才能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身份证号码呢? 2.弟弟妹妹的身份证信息又是怎么确定的呢? 3.生活中的其他数字你们能够读懂它的信息吗? 活动四:实践探究,设计编码 1. 如何帮助陈真设计图书馆借书卡的数字编码? 2. 需要包含哪些信息? 总结,为什么一个人可以有多个数字编码对应的信息? 活动五:运用辩证思维,感悟数字化生活 1. 数据、信息用图形表示它有什么优点? 2. 如何安全地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 环节二:观课交流 课展示后,课题组成员就这堂课展开了交流和讨论。大家认为这堂课利用微视频导入,以生动直观的情景,吸引了孩子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通过师生共同探究,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精神。通过在真实情境不断的思考、探究,真实地获得并掌握这一研究方法,同时能够运用这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将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设计图书借阅卡,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相互交流,各自提出自己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碰到问题时能及时发挥小组的协作能力。同时回顾了学生亲历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中真正的了解,引导他们用辩证的视角看待生活中的数字,时刻保持警惕,保护好自己有信息。最后在回顾反思中将数字与数字化的生活概念渗透到孩子的心中,挖掘孩子的创造力,给他们充分展示的空间。这堂课联系了孩子的生活实际。
环节三:教研员点评 王菊老师这堂课很接地气,太仓市教研员黄志杰老师和吴中区教研员沈国琴老师给予了高度评价: 一、紧密联系了生活实际,解决了学生生活中的问题。 二、目标定位清晰,指向核心素养的培养。 这样的目标加强了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定。同时有设计结构化的探究任务。在小组的合作中完成了探究任务,合作性特别强。学生学会了如何运用旧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提升解决能力。 三、探究过程中体现探究性与情境性。 老师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与劳动课整合有体现。 四、教师评价方式多元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