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 课题主持人王菊老师带来主题讲座《从“哪吒2”看未来综合实践走向》。王老师提倡跨学科融合,打破知识“孤岛”,推动科学、美术、语文、音乐与实践结合,提升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同时,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需注重文化传承,融入中式美学,平衡传统与现代。全体课题组成员进行了研讨。 思考: 跨学科融合的探索过程: 科学与美术融合:最初只是单纯地认识到电影中的特效场景需要科学原理支撑,但随着思考的深入,发现美术设计在将科学概念转化为视觉形象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于是尝试让学生通过实践,如用彩色灯光和透明塑料片模拟“混元珠”能量流转的效果,将科学与美术、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历史、语文与实践融合:电影中的神话故事背景引发了对历史、语文与实践融合的思考。引导学生结合历史文献探讨神话故事的演变,让学生创作自己的神话故事并用绘画、手工艺等形式呈现出来,实现了语文、历史与实践的融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数学、逻辑与实践融合:在分析电影情节和数据时,发现数学和逻辑知识的应用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制作时间轴图表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应用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数学和逻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项目式跨学科项目设计:为了更好地实现跨学科融合,尝试以项目式学习为例设计跨学科项目。在不同学科的课堂上,让学生分别从数学、科学、美术、语文等角度分析电影,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文化传承的实践与思考 经典形象重塑与精神传承:深入研究《哪吒2》对哪吒这一经典形象的深度挖掘与重塑,发现哪吒身上的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内核高度契合。通过动画中的哪吒形象,让学生深刻理解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内涵,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价值观。 艺术呈现与文化传播:电影的艺术呈现彰显了中式美学魅力,非遗元素的融入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这启发了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传统技艺体验、创新融合实践、科技赋能体验等方式,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团队合作的实践与反思 团队分工协作的实践应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以团队形式完成项目,让学生分工明确,发挥各自的优势。通过地方文化调研活动等实践,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等,让学生学会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教师角色定位与指导策略:思考教师在团队合作中的角色,确定教师应扮演引导者和协调者的角色。通过帮助团队制定任务分解表、定期组织小组会议、合理分组、引导成果打磨等策略,为团队合作提供指导和支持。 团队建设活动与工匠精神培养:开展团队建设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凝聚力。同时,借鉴电影《哪吒2》制作团队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运用新技术,对作品反复修改完善,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未来走向的思考与探索 跨学科融合深化方向:不断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和项目设计,开发更多主题式跨学科项目,引入真实世界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文化传承创新路径:充分利用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运用数智技术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场景,建立传统文化工作坊,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让学生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 团队协作能力培养:构建阶梯式合作体系,开展校际合作项目,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