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有温,接有度”,为进一步促进岳王学校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增强语文组深入交流,2024年5月14日下午,岳王学校中小学语文组开展了以“基于'合生长'理念的语文阅读教学之古诗文课例研究活动”为主题的科教融合活动暨中小学语文学科工作坊活动③,并邀请城厢一小教育集团学校共同参与。
活动伊始,由小学教务处周诗诗老师带领中小学语文组教师学习了新课标相关要点,以及文章《基于统编语文教材的古诗文小初衔接教学研究》。接着对观察量表的解读与分工做了说明,与会教师分工,分别对两堂课进行观察,提出自己思考。

接着,由两位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第一节课由小学部陈舒婷老师执教四年级《铁杵成针》,陈老师的课堂注重朗读,使书声琅琅成为走进文言文的必经之路,并巧妙利用文本中的相关语句作为支架,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整节课关注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改变,设置情境导入,并借鉴多元智能理念,将差异化学习落到实处,课堂容量很大,使文学阅读走向深处。 第二节课由中学部曹畅老师执教七年级《登临诗——登幽州台歌、望岳》,陈老师从回顾学习方法入手,设置多样的活动环节。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由“温故知新”填空式的表达,到“品味诗心”以作者第一人称的口吻表述,再到“传承诗词文化”中,运用课堂所学,选一首课外登临诗,写300字的诗歌评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课内到课外,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鉴赏登临诗的方法。语文组教师主动坐到学生中去,认真观察教师与学生表现,依据自己的观察点及时做好记录。


课堂展示后,先由两位上课老师进行说课。老师们深入文本,以学生学习品质及能力提升为着力点,设计活动,逐步推进,体现了“合生长”语言表达能力的生长。 继而,听课老师进行了分组讨论。大家根据自己的观察点和观察记录,进行深入探讨。



然后由小学部张晶老师、中学部吴艳芳老师进行汇报。两位老师充分肯定了课堂的呈现,上课老师能够依据学段确定学习内容和目标,设计有趣的活动激发学习热情,诱导学生进入适切的深度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抓住衔接点进行有效授课,为后续的进一步学习做好积累。




活动最后,由周诗诗老师作总结:传承诗词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此次活动的开展,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也让我们更期待后续活动的持续推进。

品质发展,智慧碰撞,有效衔接。岳王学校将继续做好中小衔接工作,携手并进,做到切实提升学生学习品质,加强教师教学能力。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
《“合生长文化”赋能乡村学生九年一体发展的实践研究》 |
课题类别 |
苏州 |
立项编号 |
2021/X/01/005/03 |
出席对象 |
课题组成员 |
地点 |
教室+会议室 |
时间 |
2024.5.14 |
研究主题 |
基于'合生长'理念的语文阅读教学之古诗文课例研究 |
所要解决问题 |
1.训练口头表达,讲述人物故事。 2.真实场景体验,表达感受体会。 3.拓展文学阅读,内化人物品质。 |
研究方法 |
课堂观察,课例研究 |
过 程 与 思 考 记 录
|
过程: “衔有温,接有度”,为进一步促进岳王学校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增强语文组深入交流,2024年5月15日下午,岳王学校中小学语文组开展了以“基于'合生长'理念的语文阅读教学之古诗文课例研究活动”。 一、理论学习篇 活动伊始,由小学教务处周诗诗老师带领中小学语文组教师学习了新课标相关要点,以及文章《基于统编语文教材的古诗文小初衔接教学研究》。接着对观察量表的解读与分工做了说明,与会教师分工,分别对两堂课进行观察,提出自己思考。 二、 课堂教学篇 接着,由两位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第一节课由小学部陈舒婷老师执教四年级《铁杵成针》,陈老师的课堂注重朗读,使书声琅琅成为走进文言文的必经之路,并巧妙利用文本中的相关语句作为支架,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整节课关注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改变,设置情境导入,并借鉴多元智能理念,将差异化学习落到实处,课堂容量很大,使文学阅读走向深处。 第二节课由中学部曹畅老师执教七年级《登临诗——登幽州台歌、望岳》,陈老师从回顾学习方法入手,设置多样的活动环节。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由“温故知新”填空式的表达,到“品味诗心”以作者第一人称的口吻表述,再到“传承诗词文化”中,运用课堂所学,选一首课外登临诗,写300字的诗歌评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课内到课外,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鉴赏登临诗的方法。语文组教师主动坐到学生中去,认真观察教师与学生表现,依据自己的观察点及时做好记录。。 三:交流研讨篇 课堂展示后,先由两位上课老师进行说课。老师们深入文本,以学生学习品质及能力提升为着力点,设计活动,逐步推进,体现了“合生长”语言表达能力的生长。 继而,听课老师进行了分组讨论。大家根据自己的观察点和观察记录,进行深入探讨。然后由小学部张晶老师、中学部吴艳芳老师进行汇报。两位老师充分肯定了课堂的呈现,上课老师能够依据学段确定学习内容和目标,设计有趣的活动激发学习热情,诱导学生进入适切的深度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抓住衔接点进行有效授课,为后续的进一步学习做好积累。 活动最后,由周诗诗老师作总结:传承诗词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此次活动的开展,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也让我们更期待后续活动的持续推进。 思考:(可针对“所要解决的问题”) 1.有明确的教学思路,教学过程循序渐进。 本节课教师从三个活动入手,让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方向。从两个问题入手引发思考,运用情景化朗读、连环画的制作和展示、课堂现场演绎的方式、思辨问题交流来深入体会情感。经过三个活动的层层递进,让学生有了很好的学习,也很好的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至此课堂画上了圆满句号。 2. 学法指导落实到位,学生学习轻松愉快。 结合注释和联系上下文,也让学生进行实际运用,强化学生理解。 3.精心巧妙设置问题,促进学生情感体验。 在问题设计上,教师有这三处助推了课堂教学。一是对大诗人李白成功的猜想,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想象李白放弃的原因和二人之间的对话,学生的奇思妙想,帮助了他们更好的理解了文本内容。三是思辨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的升华了情感。课堂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在教学过程中,还好很多不足的地方。如在学生的齐读上,学生有了朗读上的停顿,但朗读速度较快,如果再次进行示范朗读或明确节奏停顿,这样效果会更好。 |
获 得 的 主 要 结 论 |
1.学生能否从多角度深入思考问题,从情感体验上升到理性思维,加深对历史的理解,提升历史思维这是需要关注的。 2.情境创设要贴近学生生活,要真实,同时要注重时效性,选取的案例的选择要更具代表性和时代性。 |
物化成果 |
1. 形成了以“融合课堂,促发综合素养生长”的课例; 2. 观察报告; 3. 观察量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