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教科研工作计划

作者: 时间:2024-09-06 点击数: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为追求,以各级相关文件精神、太仓市教育局相关文件精神为引领,围绕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坚持“科学引领、科教融合、科研求质”的原则,践行“四敢”精神,扛起“一冲刺三提升”责任担当,深入落实立德树人和科研强教战略,充分发挥科研的“研究、引领、服务、助推”功能,明晰“让研究更聚焦,让方法更科学,让成效更久远,让成长更快速”的方向,努力提高学校教科研品质,提升教师专业品质,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与学校发展。

二、工作目标

以优化教育教学为出发点,以“引领精准、研究扎实、指导专业、服务创新”为要求,扎根教育现场,实践科研与研训双融驱动;依托各类科研共同体,开展协同科研;强化问题导向,创新管理策略,提升学校的教育品质与特色,使教师教得幸福,学生学得愉快。

1.引领精准。以先进理念为指导,以解决问题为靶向,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以解决问题为指向,引领学校管理与发展,促进学科专业特色形成。以苏州市级课题“走向“合生长”的主题综合课程开发研究”为抓手开展系列课题研究,通过“合生长”校本研训活动提升教师教科研融合的意识与能力,实现“科教融合七个一工程”。

2.研究扎实。根据“双减”“五项管理”等教育治理需要,加强以“落实新课标”为侧重的一线教育研究,运用调查研究、课堂观察、课例研究等研究方法,开展服务学科专业品质提升的行动研究,强化基于问题的循证过程,寻找最佳解决策略和途径,总结教育现象背后的基本规律。更好地落实学校教学主张“自主探究、简约平实”,提升学校品质,实现师生最优发展。

3.指导专业。建设科教融合的科研教师队伍,加强科研指导力量,增强专业指导水平;积极参与学校的科研过程与学科的研究活动,助推学校教特色发展和学科专业提升。以“教科研训一体化”为着眼点,促进科研成果形成。通过校本研修、中小学衔接活动和校际联盟等活动促进教师个体效生长。

4.服务创新。以集团协同研讨、课题协作研究、主题专项调研、邀请专家线上现场指导等方式创新与拓宽服务渠道,推进“教科研训一体化”研修方式联盟协同研讨、课题协作研究、科教融合主题研究等方式拓宽服务渠道,进一步释放科研活力,为学校教育决策做好参谋,为学校课改做好引领,为学校科研做好服务,为学科建设做好助手。

“合生长讲堂”为抓手,开展继续教育培训,以抓好教师队伍廉政建设为首要任务,继续开展“研学合力、外引内联,合生长”校本培训。

三、重点工作

(一)聚焦理论学习,以先进理念引领教学改革

强化“理论为研究奠基、理念为实践指引”的认识,紧抓理论学习不放松。理论学习是奠定学术探索坚实基础的重要环节,正确理念是指导实践前行的灯塔,本学期继续加强理论学习,确保学校科研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1. 开展新课标、新教材学习研究,把握课程改革新方向。 一是继续引导教师开展课程标准的研读,让教师从课标学习与课改实践的矛盾冲突中找课题,以课标理念为指引开展课题研究,确保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二是加强新教材设计与使用方面的文献学习,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教材编者的理念和设计意图,掌握新教材的精髓思想,开发适合新教材的资源与工具,研究相应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将新教材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从而促进新教材的有效运用。

2.搭建阅读、交流学习平台,提升教师理论素养。一是继续向教师推荐教育理论阅读书目,尤其是那些将新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典著作。通过组织教师分享读书心得,进行评比活动,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二是在课题研究中开展主题性阅读。通过课题的研究,开展主题性的阅读活动,让阅读学习更为聚焦和专业。一是做好学校在研课题的主题阅读,聚焦“合生长 ”文化研究、学生生涯指导课程、小初一体化融贯式研究指向深度思维的综合实践主题化课题研究核心内容,各课题小组组织教师做好相关文献研究、理论学习,增强科研的能力。二是动员教师酝酿和申报课题,借此过程,促使教师主动阅读、专业阅读,以此获得更多的理论准备,为教育科研积蓄能量。三是引领教师研读关于做课题研究、做教育科研的书籍,让教师更为切实地去了解科研,消除畏难情绪,尝试适时的研究。三是在日常活动中开展广泛性阅读。首先,组织教师开展广泛的自主阅读。利用好学校订阅的办公室期刊、人大复印材料等载体,阅读各自感兴趣的书籍。其次,开展好《燃荻》的理论推荐和阅读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燃荻》的理论学习与交流。再次,学校重点开展好阅读交流活动。围绕学校推荐共读书目,全体教师展开研读并进行主题性地读书交流和沙龙活动。

3.开展文献、调查基础研究,提高课题研究学术水平。统筹做好新立项课题的开题工作,按照“三报告两表”和“一报告两改”的要求,做好开题前充分准备,在撰写好课题开题报告的同时,开展前期的文献研究与调查研究,通过理论学习与现状调查为课题研究方向把脉,开题后要深度谋划与分步实施,迅速推进各项研究。

(二)聚焦课堂问题,以科学方法引领课题研究

坚定“课题来源于问题、科研生长于课堂”的理念,致力于以研究的视角和科研方法的学习与运用科学解决课堂教学问题,以科学的方法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同时,彰显科研的价值与魅力。

1.立足课堂问题,开展校本微型课题研究。本学期围绕学校主课题研究,立足课堂教学中的真实问题,推进校本微型课题的研究。重点引领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立足教学实践,寻找真问题,将问题转化为课题,开展微型课题研究的专项培训、新一轮校本微型课题的申报与立项,指导教师学会从课堂找问题,以微型课题的研究破解课堂教学中的问题,酝酿学校的重点研究方向,为下一轮省、市课题的申报奠基。

2.深化课堂研究,扎实课题实效化管理。引导教师立足现有课题开展基于课堂的深化研究,以扎实的课题过程化管理促进课堂研究落地。一是进一步明确依据《科研管理细则》实施过程性管理中有关课题研究课的基本要求。二是进一步明晰课题开题、中期、结题时的开课申请、复核、磨课与认定。三是进一步加大课题“月检月报”制度中对课堂研究的检查与反馈。

3.展示课堂成果,搭建课题进课堂平台。一是以“合生长”中小学学科工作坊为平台,开展好每月一次的课例研究和课题成果课堂展示。二是开展同类课题协作研究共同体研究成果课堂展示活动,推进立足课堂教学改进的教科研训一体化研修,本学期进一步提高课题中期评估与结题鉴定的实效性,使科研真正服务于课改的深度推进。

(三)聚焦队伍建设,以机制优化引领教师发展

坚信“研训一体化、协同出效益”的理念,将科研骨干队伍建设作为学校教科研的工作重点。致力于通过优化机制推进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实现资源整合开发与共建共享,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科研队伍的科研能力。

1. 做好教科室主任“七个一”工程,有效引科研团队学校教科室主任是教育科研的负责人、引领者和传播者,只有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科研素养,才能带出好的科研队伍。因此,本学期将一如既往的做好教科室主任科教融合“七个一”工程:好一份科研计划、开展一次科教融合活动、读好一本教育理论书籍、做好一次科研讲座、主持或核心参与一个课题研究、带好一个学术团队、推荐提炼一批研究成果。

2. 成立“合生长”中小学学科工作坊,在突破中成长。学校将成立由市级及以上学科骨干教师领衔的“合生长”学科工作坊,定期开展“请进走出”、主题学习研讨、科教融合等活动,学科工作坊点燃了骨干教师们教科研发展的引擎,快速突破专业发展的瓶颈;学科工作室的成立也为青年教师们提供了学习提升的平台,在骨干教师们的引领与帮助下,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3.切实做好“青蓝工程”,助力青年教师发展。一是系统落实“青蓝工程”,为青年教师配备导师,通过“起航计划”定目标、“专题学习”压担子、“专业阅读”架梯子、“考核评价”促提升,促使他们在思想和业务上尽快成长起来。二是实施“合生长青年实训练团”培养计划,实现五年内青年教师全覆盖,每月一次主题培训,从制定发展规划、班级管理到教学业务、科研能力、学科素养等方面全方位助力青年教师的发展与成长。

(四)扎根实践,质化科研骨干队伍建设

针对科研队伍的专业度还不够,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参差不齐,研究梯队的丰富性、层次性和稳定性不够等问题,立足一线课堂,着眼实践,在课堂改革研究中赋能教师专业发展,在科研实践活动中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根据学校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的总体要求,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不断提高我校教师教学智慧和水平。健全学习制度,提供制度保障。本学期学校将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管理及考核,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要求:

1.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开展好“青蓝工程”活动  

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与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进一步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帮助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和教科研能力,鼓励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学校坚持“青蓝工程” 师徒结对活动,以课堂为载体,切实提高青年教师专业水平。今年现有14对师徒进行结对,学校将开展师徒“示范课”“随堂课”“汇报课”等活动,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脱颖而出。。

2.抓好骨干教师的考核工作,有效发挥骨干辐射作用。

骨干教师作为学校教育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教育科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更好地优化我校骨干教师的培养和管理机制,要重视对骨干教师的考核工作,我校现有太仓市学科带头人5名,太仓市学科能手5名、太仓市学科新秀4名。校学科带头人2名,校学科能手5名,校教坛新秀1名。要充分发挥现有骨干教师的力量,结合教研组活动,辐射到每一位教师,促使其他教师向骨干发展。利用科研骨干的人力资源,通过科研培训、专题讲座、课堂展示、课题研究等多样化方式,发挥科研骨干教师队伍的示范辐射作用。

3.做好中青年教师规划发展,继续发挥中坚力量作用

学校中大部分教师为中青年教师,对这些老师通过持续性的学习,使他们自身的素养不断提高,各项教学行为更加规范化,每学年有规划,有发展目标。结合教研组的研讨学习,要求教师读一些教学专著的读书活动,做好读书笔记及学习心得、期末将组织一次教学论交流评比活动。

4.做好教科室主任自身素养提升,有效引科研团队

学校教科室主任是教育科研的负责人、引领者和传播者,只有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科研素养,才能带出好的科研队伍。因此,本学期要继续做好教科室主任科教融合“七个一”工程:定好一份科研计划、开展一次科教融合活动、读好一本教育理论书籍、做好一次科研讲座、参与一个课题研究、带好一个学术团队、推荐或提炼一批研究成果。

(五)聚焦科研辐射,以平台搭建引领成果推广

坚持“到位服务、扩大影响”的工作基调,为教师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帮助学校提炼出具有代表性和创新性的成果,积极拓宽学校的发布渠道,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1. 做好各项论文赛事的通知动员工作。

本科室是为教师服务的部门,要做好上传下达工作。每个学期都有一些固定的论文比赛,接到上级部门传达的相关通知,就要及时梳理汇总,发布在校工作群里,便于老师及时了解比赛动态。在收集整理论文、案例过程中,要做到仔细、耐心,多给鼓励,帮助老师提高文章获奖数量与质量。

继续组织好各类论文参赛工作,如:江苏省“师陶杯”论文评选、江苏省“教海探航”论文竞赛、江苏省中小学教育管理论文评选、苏州市“基于全面质量的义务教育一体化区域实践”优秀典型案例及论文评选、太仓市学科德育论文专项评比等竞赛活动,力争取得更高获奖率。

2. 做好教师论文推广推荐工作。

一是引领并指导开展基于实证的研究总结和科研成果的提炼,争取上级部门的经费支持,鼓励教师撰写论文,力争出一批有一定含金量和影响度的科研成果,为评选各级成果奖奠基。二是加大成果推荐与推广力度。学校教科室组织校本论文竞赛,搭建科研成果发布与交流平台。在此基础上,挑选优质论文参加上级部门评选,争取有更多的一线教师能有文章发表刊登出来,做好教研成果推广工作。

月行事历:

九月

1.召开新学期课题组工作会议。

2.完成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教科研工作计划。

3.开展校级暑假读书心得评选。

4.组织课题组开展文献研究。督促各课题主持人根据研究主题,搜集网络文献,形成理论学习材料,上传到本课题网页的“理论学习”栏目,并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文献研究和理论学习活动。

5.开展科研方法专题指导。

6.完成《太仓教育》征稿推荐。

7.完成《燃荻》文章推荐。

8.组织教师参加苏州教育学会优秀论文评选。

十月

1.上交教师发展中心《燃荻》学习推荐资料一份。

2.开展“幸福教育”学科工作室十月课例研究课。

3.教科室主任专题讲座《课堂观察量表的制定与实施》。

4.组织教师学习并撰写《燃荻》读书心得。

5.各课题组研讨制定课堂观察表。

8.组织教师参加苏州陶研优秀论文评选。

十一月

1.上交教师发展中心《燃荻》学习推荐资料一份。

2. 组织全体教师学习《燃荻》推荐文章,完成摘录。

3.组织开展十一月份“合生长”学科工作室课例研究课。

4.完成《太仓教育》征稿推荐。

5.开展青年教师教科研培训活动。

十二月

1上交教师发展中心《燃荻》学习推荐资料一份。

2.组织教师进行《燃荻》读书心得交流。

3.组织开展十二月份“合生长”学科工作室课题研究课活动。

4.各教科研组开展观课与评课,完成一份观课报告。

5.布置教师撰写本学期相关主题的期末论文。

一月

1.完成论文统计工作。

2.召开教科研组长会议,梳理本学期的研究成果。

3.举行论文交流活动。

4.准备学校科研工作年度考核。

5.上交教师发展中心《燃荻》学习推荐资料一份。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岳王学校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450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