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4日上午,太仓市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开展了一次主题为“文化回归”赋能乡村教育——乡土文化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融合与创生的课题研究活动。本次的活动通过线上会议进行,各课题组成员认真参加本次活动。
首先,课题组成员结合上学期的研究情况对本学期的计划制定进行确认,确定了“学生深度思维的主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为本学期推进内容,并按月确定了研究主题,课题组各成员进行了分工。
接着,由王菊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开发主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题进行心得分享:“文化回归”赋能乡村教育——乡土文化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融合与创生的。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
《指向深度思维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化课程实践研究》 |
课题类别 |
江苏省 |
立项编号 |
22A03ZHSZ181 |
出席对象 |
课题组成员 |
地点 |
实小会议室 |
时间 |
2024.9.4 |
研究主题 |
文化回归”赋能乡村教育——乡土文化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融合与创生 |
所要解决问题 |
1. 本学期所要研究的主题及计划表的确定; 2. 围绕深度学习,对综合实践主题化课程的开发要点,以王菊教师的讲座为例; 3. 结合当前热点话题,对综合实践主题化课程的走向进行学习。 |
研究方法 |
观摩、讨论 |
过 程 与 思 考 记 录
|
过程: 2024年9月4日上午,太仓市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开展了一次主题为“文化回归”赋能乡村教育——乡土文化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融合与创生的课题研究活动。本次的活动通过线上会议进行,各课题组成员认真参加本次活动。 环节一:确定计划表 首先,课题组成员结合上学期的研究情况对本学期的计划制定进行确认,确定了“学生深度思维的主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为本学期推进内容,并按月确定了研究主题,课题组各成员进行了分工。 环节二:王菊老师讲座 接着,由王菊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开发主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题进行心得分享:“文化回归”赋能乡村教育——乡土文化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融合与创生的。 乡土文化是乡村教育的重要资源,在城市化进程中,乡土文化教育面临着很大的困境。本文提出乡村学校可充分利用乡土资源优势,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依托,通过其与乡土文化的融合、创生,实现乡土文化传承,促进乡土文化回归。融合,指的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化实施,重在乡土文化符号、文化情感、文化行为的植入;创生,指的是乡土文化的课程化建构,重在借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路径实现乡土文化课程的开发实施,凸显乡村教育特色,赋能乡村教育振兴。 环节三:王菊老师对主题化综合实践课程走向进行学习 最后,王菊老师就参加的省综合实践活动后,结合当前热点话题,对主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走向进行了学习:1.构建五育并举的课程新体系;2.建立多方协同的育人新路径;3.建设优质的课程资源新支撑;4.引领学科教学方式的新变革。通过结构整合、体系完整,提出原则、凝练策略;四方协同、融入学科、常态实施,建构模型、建立规范、设计路径;资源课程化、互动常态化,建构样本、建立保障;建构方法体系、重构教学范式分类建模、范式迁移。围绕四大点展开,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要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改变学生的精神和生活状态等。 反思 :我们不能将它纯粹的作为一个综合实践成果展,它既要有过程也要有成果,在我的理解中过程是重要的,成果是次要的。(1)呈现的是农家生活大智慧这一大主题下的四个不同方面的探究,其中包含了很多小活动。(2)过程中要凸显教师的指导作用,也就是说你要在视频中的关键点出现,对于学生在探究中遇到的难题进行方法的指导。(3)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向社会。
|
获 得 的 主 要 结 论 |
通过研讨,我们发现,主题化综合实践课程的选择有以下几点: 1.与日常生活相关,取材比较广,是我们常常选择的,费的力气不大,比较容易上手操作,购物就有两个人选择,但也容易上得比较平淡,缺乏新意。 2.与传统文化相关,需要一定时间的探索研究,对老师的要求相对较高,涉及的面比较广。 3.与学科知识相关,具有一定的专业性,难度比较大。而选择这个主题的老师,他是一名科学老师,他在做教师前是一名网络工程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是和我分在一个组里的另外一节录像课,他最终获得一等奖,同时代表苏州参加省赛,并且获得了江苏省的一等奖。 4.创新亮点:再纵观所有主题,我们可以发现它一定是在某一个板块,某一个方法,某一个技术等方面有一个创新点。
|
物化成果 |
1. 修改并确定了学期计划表; 2. 分享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