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课题活动:聚焦专家意见优化方案,锚定学期目标推进实践

作者: 时间:2025-04-10 点击数:

2025年4月5日,《基于5E教学模式的小初一体化数学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组在会议室召开专题研讨会议。课题负责人钱君智老师主持会议,中小学数学教师参与研讨。会议围绕专家论证反馈意见展开深度交流,明确课题方案修订方向,并制定学期研究计划。

会议伊始,钱君智老师系统梳理了3月下旬课题论证会上专家提出的修改建议。与会专家高度认可课题“以5E教学模式贯通小初数学衔接”的创新性,认为其“抓住了学段衔接中‘思维进阶’的核心痛点”,同时从学术规范性与实践可行性角度提出具体优化方向:

1. 学段衔接的梯度设计:从“知识衔接”到“思维进阶”

“衔接不是‘小学教一半、初中补一半’,而是要让学生在5E模式的螺旋递进中,自然完成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跃迁。”

2. 实证数据的采集规范:从“经验总结”到“数据驱动”

专家意见:增加“课堂微观行为分析”:使用AI课堂分析系统记录学生在“引入环节”的提问频率、“探究环节”的小组互动模式等数据,定位思维断层点。例如,若小学五年级学生在“解释分数意义”时频繁使用生活化语言(如“半块蛋糕”),而初中七年级学生仍停留于此,则提示需加强“抽象符号表征”训练。

3. 教师协同机制的构建:从“松散合作”到“结构化共研”

“小初教师不能‘各自为战’。只有通过结构化共研,才能避免‘初中教师抱怨小学基础差,小学教师责怪初中要求高’的恶性循环。”

在分组讨论环节,成员们结合专家意见提出具体修订建议。

祝艳华老师老师提出:“在‘引入环节’设计中,可针对小学生增加生活化情境的趣味性。例如,用‘校园跳蚤市场’模拟小数运算,既贴合5E模式的‘引入’,又能为初中‘函数概念’引入埋下伏笔。”

初中组代表范峰老师则关注评价体系的衔接:“初中需在5E模式的‘评价环节’中引入‘数学建模任务’,例如通过‘设计校园绿化方案’综合考察几何知识与问题解决能力,这与小学‘测量课桌面积’等任务形成能力递进。”

学期计划落地:明确“双线并进”实施路径

会议最后,课题组制定2025年春季学期研究计划,下一步,我们将把修订后的方案转化为课堂行动,用学生的思维成长验证5E模式的衔接效能。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岳王学校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45091号-1